您当前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图片新闻

昌吉州审计局:构建自然资源审计新模式 打通生态文明“最后一公里”

发布日期:2025-08-20 12:50
访问量:
来源:昌吉州审计局
【字体:
打印当前页 打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监督职责,昌吉州审计局按照审计厅要求,赴X县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通过构建自然资源审计新模式,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打通生态文明“最后一公里”。​

一是抓实审前培训,实现资源政策“通”。审计项目启动前,由局党组书记牵头开展审前专项培训与集体廉政谈话,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审计实践,从政治维度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同时践行研究型审计思路,全面梳理国家及自治区、市、县各级相关政策文件,研习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领域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筑牢法规政策根基,保障审计工作科学规范、精准高效推进。​

二是做细审前调查,确保资源底数“详”。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点,紧扣“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为切入点,聚焦项目建设与资金流向,针对性开展审前调查与分析研究,明晰地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大任务落实、降碳减污扩绿、能源资源管理等基本情况,精准锁定审计重点。累计调取自然资源部门“三调”成果、年度变更调查等核心数据800多条,覆盖辖区耕地、林地、草原2000多万亩,数据覆盖度达应审计自然资源总量的98%。​

三是做精现场审计,明晰资源资产现状“实”。审计组深入林区、草场、矿山治理现场,采用“全域摸排+重点核查”方式,实地核查地块20余个,掌握森林草原植被、矿山恢复治理等状况。通过调取草原承包台账、林地权属证明、耕地航拍影像等原始数据3万条,结合民众反馈收集,梳理问题线索,核查政策落实成效,打通生态文明建设“最后一公里”。始终将质量与效率作为审计工作“生命线”,加强质量管控,从审计角度排查基层生态治理短板,为党委、政府提供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工作建议,助力完善体制机制、堵塞管理漏洞。​

四是做强科技支撑,保证资源调查数据“真”。审计组积极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通过航测采集数据、ArcGIS比对及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借助矢量数据叠加比对、关联分析及影像对比等手段,排查土地资源、耕地保护管理中的违规疑点,梳理“非农化”“非粮化”及违规占地等可疑图斑1000多个,精确锁定问题区域并量化违规面积,再通过实地踏勘核实取证。利用大数据对相关领域数据开展关联分析,采用数据筛查与现场核查双向印证方式,确保审计证据链条完整。


(图为昌吉州审计局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组通过无人机查看退耕还林项目)